頂點小說網 > 大唐攻略指南 > 第四十章覺今是而昨非
  紅糖脫色的方法李恪知道的有兩種,一個是黃泥法,一種是活性炭法。

  黃泥法更簡單,活性炭法還要制造活性炭,李恪記得好像就是把普通木炭通過一個特殊裝置,把高溫蒸汽通進去,然后水蒸氣和木炭在高溫下反應生成氫氣和一氧化碳。

  這個反應把一部分活性炭中的有機物氧化之后使得碳變成疏松多孔的結構。

  如果不用活性炭用普通木炭行不行?

  也不是不行,只不過活性炭據說每克表面積有五百到一千五平米之間,而一克普通的木炭的表面積只有十平方以下。

  也就是說想要達到活性炭的效果要至少五十倍的木炭才行。

  當然這也不是不可接受的,畢竟木炭使用過好還可以繼續賣出。

  而小嶺鎮這邊就有碳窯,離長安這么近,這里燒炭砍柴賣往長安已經成為百姓創收的一種重要手段。

  李恪吩咐人在當地訂購竹炭,先訂十萬斤,并且他們陸續燒出來,邊燒邊送,回長安再研究制白糖的事情。

  第二天李恪跟隨礦工到發現礦石的地方去看看。

  別人說一千遍畫一萬遍,也不如自己去親自看一遍有用,路上在工匠的解說下,一條路的雛形已經逐漸清晰,李恪仿佛聽到了錢包在呻吟。

  “殿下您看,從這里鑿山,那里需要把山谷填一點,要不然就從山那邊繞一下,但是要多三四里的路,那里要沿著山勢爬坡,來回折七次正好就能到山頂……”

  李恪聽著就頭皮發麻,這真要是想要快得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還需要強大的指揮調度能力。

  果然走一走看一看才知道自己真的不行,別說一個月了,一年能把這個礦搞出來都算快得了!

  可是一年多之后,說不定自己都去封地了,再搞這個礦還有啥意義?

  要不干脆不自己煉鐵了,從邯鄲那邊買鐵過來這邊在砌平爐煉鋼,無非就是增加溫度加上脫硫工藝還有摻碳技術嘛。

  只要別搞這么急,錢至少能省一半,而且有了一年的緩沖,李恪能攢點錢,順便再攢點工業基礎出來不是。

  這一路跋山涉水精疲力盡之后,李恪才知道自己不過是個普通人,原來穿越者并不是萬能的。

  最近這些天,自以為自己是穿越者多了千年的見識,看古人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李恪可沒少嘚瑟,包括最近因此李世民天天往自己家跑,嘴上說著不喜歡,其實心里得意著呢!

  如果真是打算平安就藩,那就要真的做到一個閑散的王爺,平庸才是最大的安全保障。

  而不是像前幾天一樣,今天搞個發明,明天來個高論,你越表現的有才華李世民越不會輕易放你離開。

  站在山巔之上,才能看到自己的渺小,走在深山之中,才能體會自己的脆弱。

  工人在介紹這礦層情況,還有挖礦要做的準備,李恪一邊聽一邊看著手里的礦石,也許自己真的該好好的規劃一下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自以為是的跳脫,儀仗歷史知識為所欲為。

  工人的話音逐漸低了下來歸于無聲,李恪就這么站在那里猶如老僧入定一般的一動不動。

  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李恪才轉頭問道:“你們不扎帳篷都看著我干嘛?”

  侍衛這個時候才忙碌起來,扎帳篷的做飯的,警戒的,打獵的往各處而去。

  第二天一早,李恪直接回了長安。

  把楊管事喊過來:“首先,以后長嶺附近百姓稅賦和徭役都可以用竹炭代替,價格以當時市價為準。

  第二從礦場到鎮上的路從兩鎮招人,以一千人為上限,把前期準備做好,先通一條能走人的小路,在架橋拓寬道路。

  第三件事,等他們運的竹炭到了都送到內院,專門找幾間房子放。

  第四件事去派人買糖,質量差一點的也無所謂,關鍵是要量大!

  第五件事去找幾個能煉鐵煉鋼的工匠,還有能制造窯爐坩堝的匠人。

  第六件事派人去邯鄲買生鐵熟鐵,每一樣十萬斤。

  第七件事人去購買石炭,去找上次那個工部小吏,讓他帶你去九成宮那邊把出煤石的地方買下來。

  第八件事在城內或者城外找一個道觀,不用多豪華,但是要地方夠大,交通方便一點的,孤要在那里靜修。”

  楊管事認真的記著李恪的吩咐,到第八條的時候愣住了:“清修?這個……”

  李恪淡定的看著他:“讓你去你就去,其他事情不是你該操心的!”

  楊管事連忙躬身答應。

  等楊管事去辦事了,李恪問一邊的小安子:“你去問問孫道長在哪,問他有沒有空跟我聊聊辦學的事情。”

  小安子下去準備了,李恪躺在椅子上思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最簡單的就是制糖,接著是燒琉璃和玻璃,之后是最難的煉鋼。

  不出意外,這兩天李世民會來或者讓自己去,問一下自己買鐵的事情,畢竟十萬斤鐵都夠打幾千副兵器鎧甲了。

  這個操作不好可是會觸犯大忌晦的。

  不過想要搞機械工業鋼鐵冶煉是必須掌握的一項關鍵技術,即使有風險也是值得的。

  李恪回京并沒有引起任何波瀾,好像這個世界除了李世民之外,沒有人關心他這個皇子的去留。

  李世民得知李恪回來的消息之后也沒有再督促學習的事情。

  這一次李恪跟太子一起,李恪勸太子的話讓李世民非常滿意,尤其是能勸太子不再崇尚突厥人衣冠生活,讓李世民非常滿意。

  作為兩族爭斗的勝利者,自己兒子確對自己的手下敗將羨慕的不行,這多少有點讓人尷尬。

  而且李恪有大局觀,能知百姓疾苦,能看清是非對錯,這不就是讀書的意義么?

  楊妃最近老是絮叨李恪的婚事,李世民心里也明白,李淵活不了多久的消息宮內宮外已經人盡皆知了。

  楊妃也是怕如果李淵突然駕崩,那李恪的婚事可能就耽誤了,想趕緊辦了。

  孩子都要結婚了,李世民也稍微放松了李恪的學業,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那些儒學老師對于李恪算是一點好感也沒有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