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 > 大唐攻略指南 > 第七十八章把價格打下來
  回到家楊羽看到李恪黑著臉:“怎么了,事情不順利么?”

  李恪搖頭:“挺順利的,不過我去給母妃問安的時候母妃說我跟泥腿子為伍,你也這么認為么?”

  楊羽若有所思:“當然不會,我在楊家并非嫡出,我娘不過是一個侍女,我小時候也跟侍女無異,自己都在泥沼之中如何看不起別人。”

  李恪搖搖頭:“誰又愿意一輩子當窮人呢,可是這世道總要有人窮有人富,如果沒有窮人富還有什么意義?還能使喚誰呢?

  可悲的是有些富貴之人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忘記了……呵呵。”

  李恪本來想說隋朝就是因為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看不起泥腿子,最后天下大亂,作為隋煬帝的女兒竟然連自己失敗在哪里都不知道,真是悲哀。

  但是李恪止住了,蜀王府有壞人啊!有李世民的耳目,都不是什么暗探了,李世民多次表露知道李恪的一些隱秘作為,好像他理所當然的就知道一樣。

  李恪總不能為了這個理由去肅清王府吧,那不是明擺著告訴李世民自己有問題么。

  不要說外人了,就是弘農楊氏真的可信么?

  隋煬帝一家其實跟弘農楊氏并沒有什么血緣,不過是一個想借對方的名氣抬升自己的地位,一個想蹭對方的權勢得到一些好處。

  沒有建立隋朝之前弘農楊氏不過是一個大一點的世家而已,跟五姓七望沒法比,先有了隋朝皇室認親,然后才有了一大堆楊家人跳出來,他們匯聚在一起才成為弘農楊氏。

  不過改朝換代之下,作為帝王族親,楊氏遭遇重大打擊,樹倒猢猻散,一大幫人又恨不得撇清關系。

  大唐當初可是打著為隋煬帝復仇的名號起兵,而且還立過一個隋朝的皇帝,只是后來勢力大了就把名號扔了。

  可李家本來跟楊家關系就不錯,自然不會為難弘農楊氏,所以朝局穩定之后殘存的人聚在一起。

  地位最高的楊妃隋煬帝的女兒就成為弘農楊氏的代表,哪有什么血緣關系。

  何況就算有血緣關系又如何,為了富貴出賣親人的比比皆是。

  李恪的很多心思都只能藏在心里,就像火藥的配方,就像火槍火炮的制造方法這些,不敢造。

  現在造出來,將來搞不好李治小兒就拿著槍炮來打自己了。

  楊羽不太理解李恪為何被楊妃說一句跟泥腿子為伍就受了這么大的刺激,不過作為一個妻子,楊羽只能坐在那里默默陪著。

  第二天李恪繼續在自己的工地上忙活,工匠已經到位,活字的尺寸和規格已經確定。

  但是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排版工位的設計。

  現代人查字典,認為拼音查字是理所當然的,但是這個時代根本沒有發明。

  沒學過拼音的人無法理解這種根據拼音音節查字的順序,除非你再教一遍拼音。

  所以李恪只能設計一個按照字形偏旁部首規則來分的字盤,方便排版找字檢索。

  好在這個工作熟能生巧,就算是沒有一點規律只要干的久了找字也很簡單。

  接著就是油墨了,油墨油墨聽名字就知道就是油加墨的混合物,大唐有油墨,不過只是松油墨然后加上動物膠之后做成墨塊。

  這種水基型墨在印刷的時候用木活字效果還好,因為木材具有吸水性。

  但是要是使用金屬活字水型墨就不方便了,因為表面張力等原因墨容易接團聚成一塊,要么印刷的字不完整要么干脆印出一個大墨團。

  所以想要搞鉛活字,李恪還要研究一下油墨。

  好在制墨技術在大唐并不是什么高科技,李恪只記得用動物油或者植物油加上礦物質墨再加一點樹脂膠就能搞出來。

  讓人試驗了一下,很快就有了可用的成品。

  接著就是紙張尺寸還有印書裁剪等等問題了,例如如何確定紙張印刷位置的一致性,如何裁剪裝訂成冊等等。

  等李恪把其它工序都設計的差不多了,第一批可用的活字也進入了試制階段。

  李恪選取的第一本印刷書籍就是千字文,大唐的識字率并不高,印刷千字文有讓更多孩子能識字的意思,也是因為千字文選取的這一千個字基本涵蓋了這個時代的常用字,非常適合作為試驗印刷之用。

  千字文采用的是王羲之字體,字數不多,為了增加篇幅和可讀性,李恪對于書中涉及的各種典故進行了簡單解釋,并且專門刻印了插圖增加趣味性。

  然后對寫字筆順比劃姿勢等也進行了正確的引導,并且首次對標點符號進行了規范化的使用和教學。

  一本千字文足夠孩童拿來當做啟蒙讀物用來識字學習寫字。

  這一本書李恪都沒有打算掙多少錢,主要是為了鋪開銷路,為下一本書籍做準備。

  實際上這個時代最好賣的書是佛經,你可以不會讀,但是買一本佛祖保佑,甚至干脆是紙上印刷的佛像,而且寺廟會出錢印刷。

  李恪確沒有那么干。

  當李恪把第一本準備印刷的千字文做成樣書呈送給李世民之后,李世民高興的龍顏大悅:“好!此乃利國利民之舉!”

  李恪笑著恭維:“還請父皇手書一個書名還有親自作序,使得百姓知道父皇愛民教化百姓之心。”

  李世民眼睛一亮:“很好,……你稍等幾日,朕擬好之后自然會讓人送給你。這書價格如何?百姓可買的起?”

  李恪躬身:“印一千本,每本一貫錢,印一萬本,每本二百文,印十萬本,每本八十文。

  因為有建廠制造模具材料等等成本,這些印的越多分攤在每一本書上的就越少,而且印刷的多了,紙張等等都可以進一步談價格。”

  李世民一計算就高興了:“印刷十萬本不過八千貫而已。不如印個百萬本,發給天下百姓,使得每個孩子人手一本……”

  李恪嘴角一抽:“這個不合適吧?太輕易得來的百姓反而不會珍惜,搞不好最后這些發下去的書成了包餅的廢紙,上廁所的手紙,墊桌子的墊子,燒鍋的柴火。”

  李世民皺眉:“可要是不如此的話,怎么能保證印刷數量,價格怎么會低下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