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 > 大唐攻略指南 > 第一百一十九章馬曹
  李恪把朝堂的事情跟李世民說了一遍,李世民點頭表示知道:“今日倒還安穩,出征的事情還是要盡快準備,你要負責協調好糧草物資等等,后續計劃你也要跟進。”

  李恪恩了一聲:“我回去就讓人整理佛經邀請高僧道長入高原傳佛傳道。”

  之后又去處理奏章的事情,今天連奏章都少了很多,處理完之后愉快的回府,今天蜀王府的門房跟集市一樣,韋楚才見李恪回來了連忙遞上整理的人員信息:“殿下,您要的重新登記的信息。

  這些人都在門口候著,您要不要見見。”

  李恪接過名單:“在門房像什么樣子,搞得像我們蜀王府不重視人才一樣,讓他們在客廳等著,奉茶,我去書房一會我讓人一個個喊進去問問。”

  李恪拿著名單簡單翻了一下,這群人竟然還有從李泰和李承乾那邊投效過來的,雖然說良禽折木而棲,但是你這轉變的太快就不怕別人不待見么?

  一個個的喊進來,李恪按照后世面試的流程詢問了一些問題,好歹也是面試過考過公的人,對于這一塊還是很有印象的。

  不過以前是受害者現在變成了施暴者,看著下面的人要么從容思考,要么對答如流,要么緊張的說不好話,李恪才充分理解為啥面試要強調自信,強調從容應對了。

  你要是緊張的說話磕磕絆絆的人家肯定以為你肚子里沒有貨,這人不行。你要是能從容思考作答,哪怕你答的不對或者答不上來,就憑這份自信從容人家就會覺得你只是這個不擅長肯定有擅長的領域。

  難怪李恪當初面試那么多次都失敗,現在想想角色互換之后自己也不會招‘以前的自己’那種人吧。

  李恪按照這些人的才能和自己的意愿分到了幾個方向,工坊那邊缺少文書,還有各種管理人員,尤其是財務、人事、倉庫等沒有書面資料是會出大事的。

  這些管理崗位不是說非得用這些文人來管,但你管理總要認識字看的懂賬目吧,就算是從頭學讀過書的也學的快一點。

  七曹這邊也需要填充人手,現在在李恪手下干活的人有上萬,算上礦上修路的等幾萬都有,這些人光統計名字發錢都是一個大活,沒有幾十人管賬都算不清。

  沒有招人的時候,都是下面的工頭報人數領錢然后再發下去,李恪為了防止被工頭貪污或者虛報人數,只能派人隨機抽查,確實發現了不少問題。

  現在人手夠了自然要每人一個檔案,李恪還打算以后每人搞個工資本,以后各自到王府錢莊柜臺領工資,不過任何人手省的被克扣。

  這個就需要對人員信息的精確掌握和高效的傳遞,沒有大量讀書人參與肯定不行。

  還有很多工藝和技術上的事情,光靠工匠口傳心授,一些獨門技術人出了意外也就失傳了,而且培養人才速度太慢。

  要是有足夠的會寫字的人把這些知識登記下來,編成書,研究原理,形成理論,將來開設專門的學校教授,才能使技術傳承不斷越來越好。

  還有報社那邊,李恪一直計劃把報社的分社辦到大唐每一個道甚至每一個州,甚至各藩國也設立分社。做到情報的全覆蓋。

  可是前一陣子別說到處設分社了,長安這邊出月刊好多都是印書的校隊兼職的,要不然李世民也不會詬病他的長安月刊太粗俗了。

  現在有人了這個計劃還是要繼續實施的。

  養信鴿的人也找到了,正在找信鴿規劃情報傳遞線路,這要招募的人不僅要認字還要忠誠。

  其實有線電報的原理也很簡單,就是通過一個電路的不停閉合斷開來實現信息的傳遞。

  但是這玩意鋪設起來成本高啊,維護成本更高,而且蓄電池技術李恪不太懂,搞個水力發電機?連制氧的發電機都搞的磕磕絆絆的別說那個了。

  還有那些遠離長安的礦山,也需要人去管理還有巡查,要知道礦山要是管不好,礦工可是會暴動的。

  礦上為了方便管理都會找一些狠人,下面管著一幫子賣力氣的,不能好勇斗狠真的管不住。

  這好勇斗狠的,都喜歡結交朋友,拉幫結派,然后欺凌普通礦工,礦工被逼急了一造反,那樂子可就大了。

  要不然礦場附近必須駐扎軍隊呢,即是為了防止別人鬧事,也是為了防止礦工鬧事。

  李恪的工錢給的是足,伙食保障也有標準,只要看住哪些礦頭別克扣,一般不會出亂子。

  所以礦上需要文職工作者監督還需要不斷地巡查讓這些礦頭不敢亂搞。

  還有就是松江那邊的船廠事務,雖然現在自己遠洋去浪的可能性不大了,但是大唐卻不能沒有海洋。

  等到時候自己搞個艦隊去新大陸把玉米、紅薯、土豆帶回來,還有橡膠、辣椒、金雞納霜,有了這些東西自己在大唐的地位才無人撼動。

  那邊要派人購買船廠,修建船塢,購買木料,還有各種配套工坊的建設或者合作,這些都都需要人才去指揮。

  各種建設工程也需要大匠,像閆家那種能夠完成大型工程建設的也是稀缺人才,李恪手里要是有這樣的人,還擔心朝臣不配合他的修路計劃。

  騎曹李恪本來是不重視的,但是后來想想這個事情還真的不能不重視,優良馬種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大唐可是中原王朝難得的歷史機遇,縱觀各個朝代,只有強漢時期才有這樣的馬種資源。

  無論是東北地區的西伯利亞馬種,蒙古高原的蒙古馬,河套地區的河套馬,西北的伊利馬,中亞的汗血馬。

  而且大唐也不禁海,路上商路也通暢,阿拉伯馬也能順利的買來,如果這都培養不出一種優秀的戰馬,那后面更沒有這個機會了。

  不僅僅是戰馬,還有挽馬也需要培育。

  受限于馬車的質量和挽馬的品種,大唐的挽馬一般只能拉千斤的貨物。特殊的能拉一千多斤。

  因為在大唐的觀念里,最好的馬都是軍用,然后次等的馬才用來拉車,根本沒有培育挽馬的概念。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