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 > 大唐攻略指南 > 第一百四十九章巡視工坊
  軸承這個東西,小時候李恪就拆過不少,用來做地陀螺,李恪老家那邊叫這玩意‘帶嘍’,里面的鋼珠放在下面,上面的鋼環放在上面,再配上一根從三角帶上撕下來的繩子編成的鞭子,那你就是附近最靚的仔。

  所以軸承的結構再熟悉不夠了。

  這玩意光結構熟悉不行,還要生產出耐磨的軸承鋼才行。

  李恪從去年開始就讓工匠們煉新鋼鐵,同時試驗各種退火工藝還有鍛打技術,希望能增加鋼鐵的強度。

  經過一年多的試驗,現在的最好的鋼比起當初質量提升了一倍還是有的,造出來的軸承總能湊合著用了。

  而且現在有了沖壓機,制造軸承就變得簡單了。

  李恪簡單畫出了圖,讓工匠們試制,不到三天就送來了成品,滾動一下效果還不錯,下一步就是機械化生產的問題了。

  李恪再次投入研究,這玩意干的多了真是有癮,特別是一個機械被研究出來之后的那種成就感,真是爽的很!

  鍛造的活計可以使用水力鍛壓機,然后回火滾凹槽,這些工藝使用齒輪傳動機構就能實現,再退火再急速降溫形成晶層再滿回火防止變脆。

  到了夏天的時候完成了百分之八十之后李恪就不干了,這天氣熱的受不了。

  讓工匠繼續研究,李恪打算出城去郊外的農場去看一看。

  李恪在工坊附近搞了一塊地專門種植棉花,四月份播種,這個時候已經出了小苗,不去看看有點不放心啊!

  到了四月份的時候那群商人又從天竺那邊搞來了三船的棉籽,長安周圍是不適合大面積種了,不過李恪讓程家在山東進行大面積種植。

  長安本來糧食都不夠吃,再大規模種棉花,那不是鬧呢么!

  到了工坊這邊,這里已經有了一個小城的模樣,為了防止渭水河發水淹沒工坊區,今年新修了另外半邊的堤壩,讓整個工坊區成為了一個四面都有堤壩的模樣。

  本來楊管事建議筑一道城墻的,不過李恪考慮到以后工業區還不知道要擴大到什么地步呢,修城墻豈不是限制了工業的發展。

  因為工業區的興建,渭水上游這一段河道也開始繁忙了起來,看到這里的景象,李恪才想起,先不說長安到洛陽的馳道如何,自己工業區到長安的馳道還沒有修呢!

  過完年之后這邊的工坊一直在擴充產能,香皂那邊供貨量持續上升,李恪當初計算的日賺千貫還是保守了,五月份最新數據當月每天生產的數量已經每天能賺一千三百貫了。

  僅僅這一項一年就能給李恪帶來五十萬貫的收益。

  第二塊就是白糖廠了,南方去年被貶去的李道彥自己拓荒二十萬畝種了甘蔗,然后還通過許諾收購等方式讓當地百姓多種了百萬畝,今年李恪白糖廠就能大規模的擴產了。

  印刷作坊倒是沒有怎么擴大,只是增加了一倍。

  李恪心心念念的造紙總算成功了,印書的價格也降到了一本十二文的樣子,大唐月刊每月的銷量已經到二十八萬了,至于另外兩本卻只能在幾千本徘徊跟大唐月刊完全沒法比。

  至于其他書籍的印刷業務開展的都相當不錯,每天都有人拿錢來找李恪的工坊印書。

  沒錯,這個時代寫書不僅沒有版權費,還要自己掏錢印刷,余七安給的價格是一百本起印價格二百文一本,一千本為一百八十文,一萬本為一百六十文。

  至于再往上還真的沒人問過,這個時代沒人覺得自己的書能賣出一萬本以上的,大部分人印書的目的其實就是裝逼然后送給親朋好友而已。

  一百本書不過二十貫而已,能讀的起書的都能印的起。

  除了三個賺錢的行業之外,鋼鐵廠那邊已經起了四座高爐,第五座已經在挖地基了。

  這邊雖然還沒有賺錢,也已經能自負盈虧了,這還要感謝李世民的大額盔甲訂單,首批一萬件,一件需要甲片一千八百多片,重四十斤的樣子。

  一萬件四十萬斤,李恪是按照市場鋼材的價格給加工的港片,一斤鋼也就賺個五十文左右吧,一萬件就賺了兩萬貫而已。

  這個真不多,一個甲片也就才賺一文錢多一點的凈利潤而已。

  李恪主要做的是長久的生意,以后還指望李世民訂購第二批第三批呢。

  不過就這一批貨的利潤都夠李恪這么多煉鋼爐工人開付幾個月的工資了。

  除了四大工坊之外,這邊還建了第五個工坊羊毛紡織工坊,以及機器生產,這一塊的規模甚至規劃的比糖廠加上肥皂廠一起都要大。

  現在大唐自己的羊毛布已經生產出來了,另外四家也都在備貨,等著到了冬天大賺一筆。

  除了這些之外,李恪還在大嶺鎮那邊下游的位置修了一個水壩,那邊將根據山勢裝上水車,將來作為鍛造廠。

  李恪計劃的銅幣生產車間就會建在那里。

  棉花苗在專門劃定的一個區域,保安隊訓練場就在棉田旁邊,看著整齊栽種下去的幼苗,李恪不禁感慨,為啥人家別的穿越者都是一伸手就能收購大量棉花,棉紡織工業分分鐘開啟,自己還要撅著屁股一點點的種呢!

  看完棉田之后正好去保安隊訓練場去看看,這里有今年的第二批保安正在訓練,今年的第一批六百人已經完成了三個月的新兵訓練分配了下去。

  登州那邊送去了三百,二百送到小秦嶺那邊的礦區,那邊又開了新礦,補充一下人手不足。

  剩下的一百八十個送去了松江府那邊,那邊有李恪的大規模棉田還有船廠需要看著。

  從去年開始李恪就在那邊囤積木料,那都是錢!不讓人看著,還不讓人偷光嘍!

  至于二十個表現最好的精銳當然是補充教導隊了。

  現在教導隊這邊的規模已經到兩百人了,除了負責訓練之外,還要帶著新兵負責工坊區的安全。

  今年的第二批保安隊規模依舊是六百,不過這一批里面招募了二百人的常年生活在渭水邊會游泳不暈船的新兵,打算為自己的航海計劃做準備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