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 > 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于起義了 > 第一百二十一章 萬物皆可全都要
  郭圖稍稍放慢了速度,等著顏良文丑自己追上自己,隨著日斜西山,天色漸漸昏沉起來。

  萬萬想不到,此戰會是如此結局。

  郭圖心中頗為忐忑,說起來,還是他同意文丑前去取樊稠營寨,導致其后與徐榮作戰失利,拖延了不少時間,以致渤海王的大軍趕到了戰場。

  想到此處,郭圖突然一愣。

  渤海王大軍,是多少人?

  于是郭圖再度尋來身旁一位有軍階的騎兵軍侯,問他:“此戰因何敗得如此之快?渤海王大軍人數幾何?”

  說到此處,軍侯神色似有慌張,好似又想起了那被恐懼支配的戰斗時分。

  “是神將!渤海王出了百余神將,力大無窮,刀槍不入,縱使是文丑將軍全力一擊,也難以破防。”

  郭圖聽得云里霧里,他當然不會相信什么神將之說,只能揮揮手,讓他離開。

  不多久,郭圖便瞧見了顏良文丑。

  “將軍!兩位將軍!”郭圖弱小的身板使勁招搖,終于引起了兩位的注意。

  兩人來到郭圖跟前,面色不悅,失敗的陰霾籠罩在兩人臉上,往日袁軍諸將之中戰意最盛的兩人,似蔫了一般。

  “發生何事了?”郭圖問。

  文丑接過話,回道:“渤海王新出了一種騎兵,高大威猛,刀槍不入,且殺傷力十足,唯一的缺點便是遲鈍,若是他們跑的快一些,恐撤退都不可能。”

  顏良也感慨道:“不曾想,渤海王的重甲騎兵尚未學全,如今又出了這等厲害的騎兵,真是怪人!”

  顏良受命訓練重甲騎兵,然而區區數百,在這一戰中,悉數戰死。

  郭圖大概明白了,渤海王是新出了一種騎兵,比重甲騎兵更重甲,防護好到足以抵抗文丑將軍的全力一擊,也難怪袁軍會無計可施。

  郭圖再問:“糧食搶回多少?”

  先前他已經安排運走一批,但大部分,尚在交戰區域。

  顏良文丑對視一眼,雙雙嘆氣。

  情況不是很好。

  “不到五石。”顏良回道。

  三人又一齊嘆氣。

  這趟差事,算砸了。

  ……

  在北面,鐵浮屠已經停下,因為文丑下令,將一些糧車橫在道上,所以鐵浮屠過不去了。

  即便如此,經過粗略統計,袁軍戰死者也將近兩千人,再加上徐榮的斬獲,從殺敵上看,此戰是勝的。

  當然,更大的勝利來自于糧隊,袁軍是順走了一些糧食,可能還不到三成吧。

  此戰對劉擎而言,完全可以說是大獲全勝的,傷者寥寥,死者為零,卻有斬敵兩千,繳糧無數的輝煌戰績。

  而對徐榮而言,勝是勝了,卻是慘勝,樊稠戰死,己部身陷重圍,殺出后也傷亡慘重。

  戰后,三將在最近的韋鄉一帶駐扎休整,張遼也將初步戰報發給了渤海王。

  劉擎收到戰報,已經是數日之后,得知樊稠的死訊,也是一陣唏噓。

  “徐榮這一戰,損失不小,此戰終究因本王而起,諸位說說,本王該如何補充徐將軍?”

  荀彧道:“主公,冀州目下并不缺糧,不如就將所得糧草,送予徐榮,用以撫恤吧。”

  根據張遼匯報,所得軍糧大概在十五萬石左右,撫恤陣亡將士,開支的確不小。

  “那便準了。”劉擎爽快同意。

  “再者,戰端已啟,應勒今治下所有糧商,不得跨越河水販賣糧食。”荀彧又道。

  劉擎想了想,這一條,算是變相制約中山甄氏,以及一眾袁氏附庸。

  “此戰之后,本王與袁紹協議撕破,日后,便是敵人,諸位且說說,本王何時能南下?”劉擎看著沮授荀彧郭嘉戲志才四人問道。

  荀彧想也沒想回道:“一統北方,整兵屯糧,備糧三年,以資三年之戰!”

  沮授提出不同意見:“主公,當立即對袁紹用兵,理由有三。”

  “其一,袁隗新逝,袁氏必為新主所困,袁紹庶出,統領袁氏,袁術定然不服,袁氏尚不齊心,且濮陽之敗,百萬糧草之損,正是袁氏最為虛弱之時,而主公坐擁兩州之地,糧草皆能自足,多強馬壯,士氣高昂,當陳勝追擊,蠶食袁氏!”

  “其二,劉辯崩殂,汝陽朝廷名存實亡,袁氏聯盟已處于分崩離析之邊緣,各方立場動搖不定,實乃難逢之良機!”

  “其三,奪糧之戰,東郡遭襲,東郡騎都尉樊稠戰死,正可借此事出兵,師出有名,樊稠戰死,大將軍必定震怒,正可與大將軍一齊出兵,共討袁氏。”

  沮授一連說出三條理由,定下從當下開始的蠶食之計,劉擎心動不已。

  而荀彧主張積累三年,一波帶走。

  這兩種觀點,都有道理,荀彧的觀點看似更加穩妥,但真空期太長,變數太大。

  而沮授的蠶食之計,可能能將袁氏活活耗死,雖然知道袁氏底蘊深厚,但劉擎不信自己三州之地,會耗不過袁氏,缺點是,如此打法,自己的發展也會被嚴重拖累。

  這時,戲志才發聲了。

  “主公,臣不贊成速戰。”

  “志才暢所欲言。”

  “主公,沮公所言,句句不虛!”戲志才一頓,話鋒一轉,接著道:“然袁氏處于如此危急存亡之際,主公若此時興兵,必使袁氏同心,一眾附庸,齊心向袁。”

  先肯定對方的部分觀點,再說出自己的不同見解,看看,這情商天花板。

  “雖主公坐擁三州之地,然大河之南多為富庶之地,若豪強大族皆支持袁氏,其能量亦不容小覷;反之,主公此時若放任之,袁氏內部必然內斗,而各地豪強亦各有利益訴求,若無一個強大的袁氏,亦難以形成合力,反而會內耗內斗,相互結怨,屆時主公一戰橫掃之,各家必定望風而降!”

  通透,戲志才所考慮的,偏向人性一面,不得不說,很尖銳,也很犀利。

  這就是頭腦風暴的好處,不過最終決斷,問題還是到了劉擎這里。

  打也可以,發育也可以,好謀無斷竟是我自己。

  “咳咳,奉孝,你以為呢?”

  郭嘉微微正襟,回道:“主公,你不是歷來喜歡全都要的么!”

  劉擎表示:是的!然后呢?

  “蠶食之法,并非全然不可取,袁氏擁躉,亦非磐石一塊,可先從他們入手,放任袁氏,分化拉攏,步步推進,只要袁氏沒有滅族之危,便不會同仇敵愾,如此行為,亦不會對主公北方大業有所影響,而且如此作為,還有一個好處,那便是實戰練兵。”

  郭嘉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算是個騎墻的主意,一邊騷擾,影響對方發育,一邊自己發育。

  戰略層面的塑造性,通常都比較大,因為想象的成份居多,只有到了戰術層面,才是真正有難度。劉擎分別望了眼四人,最后目光落在郭嘉身上,戰術進行到最后,多半還是郭嘉扛下所有。

  “奉孝所言,更具實操性,現當下,還不是大規模南下之時,與此同時,又不能什么都不做,如今冀州雖有大河防線,不過縱深與前沿皆不夠,如今的兗州,本王已據兩郡,不如將兗州,作為接下來的目標,取地方略,諸位多多上心!”

  最終,劉擎還是給出了決斷,取兗州。

  陳留泰山二郡已歸劉擎,東郡歸董卓,而濟北國歸曹操,余下不過三四郡國。

  方略既定,荀彧接著道:“主公,兗州的話,濟陰郡目下由丁原所據,兵力不少,戰力不俗;而袁氏族親袁遺占據山陽郡,雖有兵馬,不足為慮;東平國王劉凱暗弱,并無保境之力,主公大軍所至,必會投誠,而小小任城國,國相乃是徐璆,屬袁氏附庸。”

  功課做得最好的,還得是荀彧啊,初略一說,就有了基本的方陣了。

  丁原與袁氏貌合神離,可以用計,袁遺與徐璆是袁氏死黨,非打不可,而墻頭草漢室宗親劉凱,不足為慮,暗弱一點,倒好處理一些。

  像陳王這般有野心的,反倒比較頭疼,同是漢室宗親,同樣能夠做到保境安民,收留賑濟流民,而且有更進一步的野心。

  陳王過去所為,顯得足夠擔當,可惜陳國終究是個小國,深處袁氏包圍之中,怕很難獨善其身,只是希望他不要忘了初心。

  兗州局勢,倒也不是很急,現下反而是青州那邊,被黃巾攪得不得安寧,雖有曹操與陶謙在,但顯然兩人并不能完全掌控局勢。

  “青州亂局,諸位可有見解?”劉擎問道。

  荀彧突然望了眼沮授,旋即回道:“主公,孔融死后,青州刺史之位空置,眼下汝陽朝廷已癱,可借機向雒陽舉薦沮授為青州刺史,以公與之才,足以穩定局勢。”

  劉擎稍一思考,就覺得此法可行,“沮叔,以為你呢?”

  沮授拱手道:“但憑主公差遣。”

  那就妥了!

  “三月將至,首重春耕,其次,便是幽州外擴之事,本王隱隱覺得,光靠劉虞陳宮公孫瓚,必須會如想象那般順利,本王還要做好親臨準備,兗州之事,便仰仗諸位了。”

  之所以如此安排,還是因為涉外之事,劉擎得自己拿捏輕重,劉虞還好,若讓公孫瓚來辦,估計就是打服為止。

  畢竟外擴的目的是謀發展,而不是耀武揚威,更不是誅不誅的,而中原之事,幾位幕僚處置起來,更加得心應手,應該能做到得當妥帖。

  議事結束之后,四幕僚退去,劉擎喚你蔡琰,開始擬定文書。

  一是向董卓表達慰問,胡軫剛死,樊稠又接著戰死,順便說說贈糧之事,你的愛將徐榮,吾養之。

  其二,便是舉薦沮授之事,目前董卓對青州沒有訴求,不出意外,應該能成么,畢竟十五萬石糧草,價值大幾千萬錢,按劉宏的價,三公都能買了,區區刺史,不再話下。

  此舉,主要是對過去以及將來利益聯絡的一種維系。

  蔡琰按照劉擎的意思寫下,劉擎一閱,字跡秀麗,文采斐然。

  “夫君,我想給父親寫信,告訴他胡昭先生之事,可否?”蔡琰輕提著筆,望著劉擎眨了眨眉眼,雙眼靈動而晶瑩,充滿著期待。

  劉擎怎么可能拒絕,笑道:“當然可以!寫完陪本王用飯,另外,順便問問岳父,若得閑暇,記得回鄴城瞧瞧,本王為他置辦了一處新宅。”

  蔡琰嫣然一笑,以坐姿欠身,“多謝夫君!”

  劉擎起身,順手揉了揉蔡琰的頭,寵溺道:“謝什么謝,傻!”

  說著便便自顧走到懸掛的輿圖旁,端詳起來,蔡琰則會心一笑,開始給父親寫信。

  ……

  “嘭!”

  收到徐榮軍報的董卓直接將桌案上的酒觴擲飛在地。

  “袁紹小兒,殺我愛將,咱誓報此仇!軍師,軍師,咱欲征討袁紹,從哪進兵合適?”

  賈詡與李儒聽了,對視了一眼,賈詡使了個眼色,示意李儒先說。

  “主公,討袁自當潁川東郡,二路齊出,共逼汝南!潁川一線,不必多說,東郡一線,經徐將軍一勝,必定士氣大振,主公只需再派一人,替樊稠之職,定可旗開得勝,再者,此戰還可繼續聯合渤海王,合擊袁紹。”

  董卓聽罷,覺得也沒什么新意,兩路夾攻,讓他來定,恐怕也會如此進兵,于是望向賈詡。

  “文和可有補充?”董卓又問賈詡。

  賈詡沖董卓拱手,“文優所言,合乎常理,董公若有意攻袁,可采用此法,不過,眼下南陽戰事,方為重中之重,還望董公斟酌。”

  賈詡含蓄的表達了反對,主張先突破南陽。

  “李傕報告,正在計誘孫堅,只不過孫堅卻按兵不動,令人費解。”

  其實孫堅哪里是什么按兵不動,而是苦于糧草不足,兩面受敵的不利情況下,袁術并不想看到孫堅的冒險舉動。

  董卓思來想去,“要不,咱讓駐扎河東的牛輔,馳援南陽?”

  河東牛輔,是震懾白波軍的,如今牛輔與白波軍劃汾水而治,倒也太平。

  不過主簿田景立即提出了反對意見:“董公不可,春耕在即,牛將軍斷不可離開河東,不如派張濟校尉前往支援。”

  董卓望了望賈詡,賈詡點頭,又望了望李儒,李儒亦點頭。

  “張濟聽令!”董卓朗聲下令。

  “末將在!”一身棕袍的張濟當即上前見禮。

  “咱予你一萬兵馬,不日開赴南陽,配合李傕,咱要孫堅的腦袋!”董卓憤憤道。

  董卓與孫堅不僅是公務有過節,私下也有仇怨,昔日在美陽,孫堅為張溫參軍事時,便多進言張溫,處死董卓,這些事,董卓都是有耳聞的。

  如今呢?哼哼,張溫先死了,接下來就是孫堅!

  ……

  而此時,南陽北線戰局的諸將,都比較煩悶。

  李傕大擺破綻,可惜孫堅就是不上當,他若再不上當,李傕的先鋒怕是真的要打到宛城城下了。

  實際上,孫堅很想出兵,可惜袁術不給糧草,三天一小斷的,兵馬壓根動不了,整得孫堅以及帳下眾將煩悶的很,黃蓋與祖茂更是嚷嚷著要去宛城找袁術理論。

  宛縣郡府,袁術正與主簿閻象,長史楊弘,以及張勛橋蕤等將議事,對于孫堅的問題,楊弘與閻象有分歧,這段時間,沒少為這件事爭論不休。

  閻象以為,應該給孫堅足夠的自主,畢竟孫堅的戰斗力有目共睹,特別他將馬騰韓遂直接打回武關,李傕那邊,應該同樣有勝算。

  而楊弘則認為以孫堅牽制李傕便可,如此,可保宛城無虞,這雖是保守的策略,卻可以讓李傕寸步難進,這樣,才好集中兵力抵擋南邊黃祖的進攻。

  其實袁術自己傾向于閻象的建議,但張勛與橋蕤皆贊同楊弘的建議,所以他又動搖了,一直拿不定主意。

  今日也是一樣,除了橋蕤請命南下支援紀靈外,諸位依舊各執己見,沒有改變。

  議事之后,眾人離去,主簿閻象常伴袁術左右,思來想去,他又與袁術說道起來。

  “主公,孫將軍乃一方豪杰,屈身以事主公,多半是因為錢糧,不應在此問題上有所磕絆,何況孫將軍屢屢得勝,若能一舉擊潰李傕,便可協攻黃祖,大大增加勝算。”

  “閻主簿以為,還是資以糧草為好?可楊長史與兩位將軍,皆不贊同呀。”袁術道。

  “主公,楊長史生性謹慎,有此看法不足為奇,只不過兩位將軍……”閻象吱吱唔唔了起來。

  “但說無妨。”

  “喏!主公,兩位將軍早就跟隨主公,而孫將軍乃是中道投奔主公的,恕我直言,兩位將軍并不希望見到孫將軍立下大功,不過,這也是人之常情。”

  袁術一聽,細細咀嚼起閻象的話,特別后面一句,兩位將軍,并不希望見到孫堅立下大功,所以支持保守的方案。

  聽閻象一席話,袁術恢復孫堅糧草供應的心思,更加明確了。

  “閻主簿,傳我命令,立刻調撥兩萬石糧草,送至孫堅營中,命其即刻用兵,盡快擊敗李傕!”袁術下令道。

  ……

  (PS:求推薦票,月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